医云外贸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53|回复: 0

2022年,医疗行业投资机构的好日子要结束了

[复制链接]

104

主题

60

回帖

8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72
发表于 2022-1-4 17: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十月份,发了一篇文章,2021年,医疗VC进入HARD时刻,那个时候关注的读者不到十个,没有啥影响力,今天换个标题,再发一遍。

逻辑上应该是没有太大变化的,最大的数据变化,是这些上市公司二个月后股价更低了。

二级价格受情绪影响很大,情绪影响的是资金量。赢钱亏钱立竿见影。

一级受情绪影响也很大,但更多的是投资机构,投资经理投项目,升职加薪的KPI。输赢对错基本得一两年以后才能兑现。

所以一级市场的估值体系会滞后很多。

但也只是时间问题。

除非再爆发一波现金浪潮,把二级的估值中枢回抬几个台阶。

今年下半年只是夏天到秋天。

2022年,有可能就是入冬的开始。

大家都准备好了嘛?

之前的文章原文如下:

本来写这么一个文章,放一些数据是肯定很好的,但一来国内的医疗VC行业时间还较短,数据较少,二来各种VC基金非常不愿意公开数据,除了老牌母基金和持续投资的LP手里有部分数据,公开市场是查不到IRR的。所以这个文章就成了纯逻辑,大家凑合着看。

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执行,可以看做医疗VC投资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在此之前,一级市场早期项目的估值是相对较低或者可以接受的。但是之后,尤其是现在,一级市场的项目估值已经进入全面泡沫化,预计从今年开始,VC机构的增量投资的IRR会很难看,下面会分析一下原因。

医疗VC市场的价格体系,本质其实也是一个供需关系,整个游戏是这样安排的,VC机构从LP获得资金,去购买企业的股权,然后在二级市场卖掉。这里有2个供需关系,第一个供需关系里面,VC是买方,是需求方,企业是卖方。第二个供需关系里面,二级市场的资金是买方,企业和VC一起都是卖方。

科创板和注册制,以及新的北交所,首先打破了第二个供需关系的平衡。在之前,医疗企业IPO是相对比较难的,除了常规的各种审核以外,因为医疗销售和医保之间的原罪,企业过会率非常低。导致了二级市场的企业和VC数量是不多的,也就是卖方稀少。而医疗行业的优秀企业其实具有高壁垒、高成长性、抗周期等优秀品质,非常受二级市场资金的欢迎,尤其是中国GDP进入5-6%区间之后,很多其他行业都陷入了低增长,甚至负增长,资金在多个行业之间进行选择,发现了医药这么好的行业,纷纷涌入布局,最后的结果就是买方巨大。

这样形成的结果就是,供小于求,医疗行业的优秀企业估值高企,PS和PE倍数极高,典型的代表如恒瑞医药,从30PE,一路涨到最高90PE,卖方还分析90倍PE的合理性。爱尔眼科从几十亿市值上涨到3000亿市值,100+的PE,市场认为还能继续上涨。同样的通策医疗、迈瑞医疗、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华兰生物、健帆生物、长春高新等等,只要是和医疗相关的企业,估值都是高高在上。从港股最早一批上市的企业的市值表现,到科创板最早上市企业的市值疯狂,都是供小于求的结果。

2018年港股对生物医药企业IPO特别出台的18A规则, 2019年科创板开放,2020年出台创业板注册制,2021年北交所新规则出台,所有的这些通路,不仅仅让收入利润表现很好的企业上市,还增加了研发期未盈利企业的上市。其实都是在给市场提供供给方/卖方(企业和VC)。2019年9月,港股生物医药企业的市值占全部总市值的4.3%。而现在,这个数值已经是8%左右,这就是供给增加的结果。

不仅如此,这些企业在上市之时,就从市场拿走了IPO的现金,之前我们在《IPO抽血,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文章里提到过2020年、2021年A股生物医药企业IPO从市场分别带走了4700亿元和3768亿元,港股IPO分别带走了3334亿港股和2912亿港币,数额都超过了2015年牛市时的数值。这些拿走的现金是不会回到股市里来的,相当于减少了需求。

于是,在需求减少,供给增加的情况下,港股的新IPO企业,虽然都是各自细分领域的龙头,但8月份发行的4家企业,都已经IPO破发,对上市前最后一轮投资的VC来讲,也已经浮亏。这是IPO企业的情况,传统的高估值企业,比如恒瑞、迈瑞、爱尔眼科、长春高新等也已经开始下跌。

以上是二级市场这个供需关系的变化,现在有供大于求的趋势出现。目前A股和港股IPO排队的企业还非常多,等待发行。随着时间推移,未来IPO的生物医药企业将会越来越多,而二级市场的资金大部分是没有属性的,生物医药的专项基金虽然也有设立,但显然需求的增长是跟不上供给的增长的。

预测未来,这些上市企业短则1年(VC),长则3年-5年(企业)存在大量的退出需求,二级市场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承接这么大的卖盘,又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事情。

说完了二级市场这个供需关系及趋势,再回到本文的重点,VC市场(一级市场)的供需关系。在这里,VC是买方,而企业是卖方。

没有IPO大开闸之前,VC和PE的退出是相对比较难的,时间长,IPO低概率,流动性不好。所以医疗的VC相对比较小众,当然医疗存在老龄化加速、抗周期、国家扶持等有利因素,还是有不少的LP把资金纷纷投入到VC机构。在IPO大开闸之后,早期IPO项目的高估值让LP、VC机构极其兴奋,赚钱效应太明显了,于是有更多的资金布局医疗的VC市场,各种医疗VC的募资都明显顺利了起来。结果就是,近2年,医疗VC机构弹药充足,可以说现在是需求最旺盛的时候,也是买方购买力最强的时候。

之前因为IPO概率低,时间长,买方相对少,一级市场的企业(卖方)估值相对合理(有些项目估值已经很高),VC机构可以买到性价比很高的企业股份,我们之前分析的“爱美客”、“惠泰医疗”、“奥精医疗”都可以看到VC机构在2018/2019年的买入价格都非常合理。

同时,医疗行业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人才的数量不会突然爆发,本来整个市场就一直缺少优质的企业,优质的卖方是不足的。但是现在,未上市的企业看到二级市场的企业估值这么高,也都纷纷调高了自身估值,前面写的文章《现在的医疗投资估值,是个左脚踩右脚的游戏》说的就是这个事情。

“龙头上市以后市值300亿,那我是龙二,怎么也值个200亿,这一轮估值100亿,你不亏”,

“和我类似的企业上市以后市值250亿,我们虽然不是一样的产品,但是我是这个行业龙头,和上市企业很像,我马上要上市,也得值个200亿吧,这一轮才80亿,你赚了”

“国外企业市值200亿美元,我虽然刚刚开始研发,但3年以后我就能上市,那个时候,怎么也能值80亿市值,所以我这个天使轮5亿,真的很便宜啦”

“这是全新的赛道,龙头已经估值60亿了,我是第三,我才10亿估值,你不投就没额度了”

现在一级市场的估值很多时候都是这么拍下来的。已经脱离了基本面的研究,也脱离了PE/PS估值体系,进入了炒概念阶段。

刚刚讲了,现在VC机构弹药充足,基金内部从投资经理到合伙人都有投资压力。同时还有很多非医疗基金,涌入这个赛道,形成了很激烈的竞争。因为行业性质的原因,优质企业相对较少,这个项目你觉得贵,你不投别的基金就投了,别的基金就可以拿去宣传,再去募资,不管未来回报如何,短期看这2年肯定是输了一筹。

所以一级市场的现状是,供给远远小于需求,需求的付费能力又很强,所以企业价格高估。

这二个链条串起来,就是一级VC机构现在有钱,竞争激烈,需要花高价买入企业,然后到二级市场去出售,期待卖一个高价。而二级市场的企业数量会越来越多,但二级资金相对缺乏,形成了一个供大于求的局面,企业价格还能卖上高价吗?

VC的预期是低买,高卖。但实际上,现在已经是一个小周期的高点,高位买入的企业,能在更高位卖掉吗?这么大体量的资金,二级谁能接的住呢?

2021年,是属于医疗资本和企业的行业盛宴,但对于清醒的VC投资人来说,现在已经进入HARD模式。
二级市场的买入和卖出非常容易,可以逃顶,一级市场的低流动性,该怎么逃顶?

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2000年的纳斯达克,2007年,2015年的中国A股,2022年/2023年,又是一个8年,结局会如何。

这是一篇看空的文章,理论上讲,悲观者总是正确,乐观者赢得胜利。因此,虽然道理是对的,但希望不影响大家继续挣钱。

作者:哈特芒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edpab ( 粤ICP备2021009156号 )|Sitemap

GMT+8, 2024-12-22 18:30 , Processed in 0.04919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