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收费下降,应收账款增加,疫情下的核酸检测,是一场行业企业的财富盛宴,还是“镜中花、水中月”? 近日,一张知名核酸检测公司的罢工通告在网上流传,通告显示:该机构今年以来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投入的费用至今未及时回款,面临运转压力,将于11月11日起暂停接收新冠核酸样本! 博奥润康是市级重点医学检测服务类项目,配备有最先进、齐全的高端分子诊断仪器(包括一代、二代测序仪、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等设备),已投入使用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每天核酸检测饱和量达15万份-20万份。在本次疫情爆发之初,博奥润康在第一时间成立抗击疫情工作专项工作组,积极配合许昌市各区卫健委进行首轮全民核酸检测工作,承担了主要的核酸检测工作任务,4天4夜不间断检测,累计完成61.75万人次咽拭子核酸检验,跑出了“战疫”的“许昌速度”。 两个月发不出工资, 核酸采样亭被迫关闭? 早在8月19日,就有人曝光称“上海松江没钱了,两个月发不出工资,有的核酸采样亭被迫关闭。” 相关视频或图片曝光后引起众多网友的热议。从曝光的内容来看,原因很简单:上海某核酸采集点因拖欠采样员两个月工资,最终导致采样员被迫罢工。不过有一说一,上海的核酸采样亭都是外包出去的,如果上海核酸采样亭发不出工资,最可能的原因是承包商现金流出现了问题,而不是上海发不出工资。因为在经济这一块,上海绝对是大哥,即便今年3月份疫情影响导致上海按下了四个月的暂停键,上海的财政收支依旧是全国第一。如果连上海都发不出工资的话,那其他地方可想而知了。 不过,在此之前,有些地方确实出现过发不出工资的情况。葫芦岛卫健委称:事业单位工资发放非常困难,公立医院债务压顶。可见疫情影响确实让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运营困难,进而导致拖欠工资的情况。详情参考大批医院倒闭、亏损。 从事核酸检测的企业,这两年的应收账款金额大幅走高。4家头部涉核酸检测服务的上市公司,2021年累计应收账款达170亿元,同比增长45%。今年一季度末,这一数字增至223亿元。 疫情下的核酸检测,是一场行业企业的财富盛宴,还是“镜中花、水中月”? 有数据显示,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截至今年4月末,我国已进行115亿次新冠核酸检测。 而在各地要求常态化核酸检测政策下,太平洋证券研报测算,若按政策推广至全国,检测渗透率40%计算,仅核酸检测服务单月市场规模达154亿元,半年化则达922亿元。这还不包括检测服务上游的试剂、耗材和庞大的原材料市场。 千亿市场蛋糕诱惑下,入场的企业络绎不绝。 仅上市公司层面,涉新冠检测业务公司已达到52家。有13家企业在新冠疫情爆发当年业绩增速超一倍,吃到了新冠检测试剂的第一波红利;在已经披露的2020年、2021年业绩中,新冠检测作为主体业务为这些企业累计带来850亿营收,贡献了353亿净利润。 圣湘生物新冠诊断试剂的毛利率高达87.41%,2020年因此业务获得39亿收入,纯利可达到34亿元。 迪安基因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继2020年创造近30亿元营收后,在2021年仍创造了48.94亿元营收,毛利率达到88.65%。 这些企业,只是国内核酸检测大军中的冰山一角。天眼查数据显示,国内已经有超过3400家检测、试剂企业,仅医学检测机构至5月底今年以来已新增145家。 更有不少检测机构,因成立时间过短,而遭受外界质疑。 此外,核酸检测政府指导价格的不断走低,对检测企业快速检测、大规模检测能力的高标准,成为压在检测企业头上的重担。 5月份,北京在十天内就有3家核酸检测企业因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涉嫌违法犯罪,相关人员被采取刑事措施,如金准医学更是被吊销营业执照,创始人被抓获。 就算顺利完成承担的各项核酸检测任务后,企业或还面临一个问题:何时能收回这笔纸面财富。 搜狐财经注意到,从事核酸检测的企业,这两年的应收账款金额大幅走高。4家头部涉核酸检测服务的上市公司,2021年累计应收账款达170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90%以上的应收账款账龄在1年以内。今年一季度末,这一数字增至223亿元。 这也意味着,相关企业在完成核酸检测服务时,并未全部接收到现金付款,而是政府或公立机构招投标普遍采取的企业先服务、后付款的模式。 这无形对企业的现金流、成本控制造成压力,这种压力随着企业承担的核酸检测任务规模的增加而增加。成本压力及利益驱使,也让部分企业铤而走险。 而随着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持续推进,医保局拒绝为地方常态化核酸检测买单,核酸检测指导价也将继续走低。如今单人单检价格已经从最高时200元降至最低16元/人,混检价格更是低至3-4元。 种种压力下,核酸检测,还会是一场财富盛宴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