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行业大热,人员薪资水涨船高赶超互联网大厂
自2020年新冠开始,IVD赛道在迅速发展,资本开始大量进入,2020年就实现61起投融资企业,可谓是快速发展。小猎团队这两年服务于IVD行业,也明显感觉到变化,2020年以前,大部分接到的订单都是寻找化学发光试剂盒仪器人才,也是很火爆,只要是订单,总归有个岗位是化学发光研发。
每家公司都缺研发总监,目标总是盯着迈瑞,迈克,安图,新产业,所以朋友圈估计有好多朋友一直在被联系。
疫情开始后,国内虽然有一阵抗体抗原检测需求,后面每个省进入集采加上国内推核酸比较多,大量企业拿CE,销售海外市场,我们团队接到最多的订单变成国际注册,国际销售,研发反而少点。
每家公司都赚到钱了,哪怕是代加工企业,也可以赚取五千万-三个亿之间,更何况是接到新冠大单的企业呢。
2020年上市公司财报公布:
圣湘生物:同业“增速王”。2020年度净利润同比预增25.2亿到27.7亿元,增幅 6375%到7008%;
之江生物:2020年净利润同比预增8.83亿元,增幅1993.01%;
东方生物:2020年净利润预增14.73亿元,同比+1795.10%
华大基因:2020年净利润约20亿–23亿,同比上升623.77% - 732.34%...
企业开始投入更多研发成本,开始招兵买马。
有的企业设立上海,深圳等研发中心,方便招聘,有的企业直接喊出将近20亿资金在账上,资金充足,吸引人才。
吸引人才的同时,希望能留住自己核心员工,企业开始进行核心员工激励,分分钟核心员工千万身家,惹得各种吃瓜群众羡慕。
行业人才市场也算正常流动,毕竟都是成熟体系架构,员工正常流动,也能理解。
2020年下半年以后到2021年,是资本疯狂进入IVD行业的时候,更多关注的也是分子诊断,这个行业人才流动就有些微妙。
在帮一家公司招聘,硕士三年左右,目前15K月薪,跳槽期望月薪25K,我一度缺氧的跟人选去说,不可能的,不符合市场规律,花了好大力气,让人选“委屈”的接受了21K的月薪(其实涨幅已经超过想象,还有项目奖金另算)
就在人选准备回复offer的时候,就有企业给出26K的offer,创业平台,投资人觉得分子诊断很火,就拉了一帮人做。
分子诊断行业人才开始进入泡沫阶段,只要是做相关产品的,不管有没有到拿证阶段,薪资可以随便开,每个分子诊断研发人员都能拿到超过100%涨幅的offer,并且还不是一个,详细去问,大部分都是新兴创业公司。
行业人才薪资水涨船高,但整体水平没有上升,这样真正想做事业的创始人也很难招到优秀人才。
小猎朋友圈有位创始人,大家都叫他杨教授,有性格,有情怀,有血性,致力于打造好产品的创始人,在公司拿到Pre-A轮数千万融资后,公司快速扩张。
记得他在招聘的时候发了一个朋友圈,目前市场分子诊断研发人员,要价跟实力完全不成正比,不能因为行业火,就觉得自己有市场了。
资本的玩法不一样,2021年安徽集采让一些资本热情稍去,小猎就服务过一家药企,本来是准备大力投入分子诊断领域的,折腾一年,也投入很多资金,后来就放弃了,也有很多开始对IVD行业悲观了。
作为招聘,我很热爱这个行业,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服务的企业真正为大众创造出好的产品,这两年服务下来,我的一些思考:
很多企业业绩从几千万到几十个亿,市值几百亿,快速扩张,内部其实有很多关键岗位员工很快不能适应岗位的,会被替换掉。
因为集采,有的企业进行员工调整,太正常了,如果企业每年不进10%左右的淘汰,这个组织还能有造血功能嘛。
企业招聘思维开放,更多吸引同行或者愿意加入这个行业的优秀人才。
头部企业培养人才,同时也可以为这个行业输送人才。
对候选人说:
其实你有可能已经成为自己部门的天花板了,危机意识常驻。
不要把职场当成菜场,不要把自己当成白菜去多争取10%的涨幅,而是重点知道自己缺什么,企业可以提供什么,看未来3-5年,有潜力的股票不会因为股价下降而被抛弃,只是靠跳槽的涨幅,公司的核心激励永远跟你没关系。
做雪中送炭而不做锦上添花,像苹果CEO库克加入苹果时候,库克已经是全美最优秀的供应链专家,而苹果是一家麻烦不断而且还有一个强势老板的公司。
提升自己,具备成年人思维,具备正能量,不要人没老,心态疲惫了。
愿我们一起努力,繁荣这个行业,而不是资本退去,都在裸泳。
只要人力资源体系足够开放,我们就可以对内卷说拜拜。
现在进入这行业还来得及吗 赶到风口上了,猪都能飞起来!风口过后,摔死一大片一大片的吧:lol 这个行业好,学这个专业来得及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