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杜拉拉 发表于 2022-1-24 17:25:04

体外诊断研发人员,月薪已涨到7万元了?

为了防止继续被“挖墙脚”,迈瑞医疗终于开始大手笔给员工“发福利”了。
1月19日晚间,迈瑞医疗发布了上市以来首个员工持股计划,拟将价值10亿元的股份以每股50元的价格卖给2700名员工。按照当日335元/股的股价计算,员工的持股价相当于打了1.5折,折算下来每人平均收益32.18万元 。
不少投资者认为迈瑞医疗是想用真金白银来稳住军心。因为在不久前,围绕它的人员变动有不少负面传闻在市场上流传,称多家分公司业绩完成度不及50%,公司销售人员大批量离职。
虽然之后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坚决否认了该传闻,称2021年公司整体经营业绩良好,人员稳定。但它的股价还是在出现传闻的那一周里,跌去了16.23%,也侧面反映出了投资者对公司人员稳定程度的担忧。
这也并不是没道理,在经观大健康记者与医药行业猎头及多位从业人士交流中,大家都多次提到了一夜暴富的新冠最大受益行业——IVD(体外检测)到处在挖人,目标人选基本就是瞄着迈瑞这种龙头去的。按照猎头的说法,大家都想要迈瑞的人,很多岗位的在职员工一周至少能接到四个猎头的电话。
在这种“抢人大战”的氛围下,人的价码也越推越高。该猎头举了个例子,在去年年底一家总部在西南的IVD企业给研发人员开出了月薪7万元的价格,这已经超过了2020年医药上市公司员工平均薪酬的最高价了。同年迈瑞医疗的平均薪酬是44.48万元/年,差不多是它的一半。
有从业人员称,现在只要是做IVD相关产品的企业,候选人的薪资要求都至少要翻倍,还一堆公司抢着要。以至于有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在社交平台上吐槽,现在一个初级的深圳IVD求职者开口就要几万元的薪资了。
这跟新冠疫情前有本质区别,那时候全国的医疗器械公司都在“学”迈瑞。IVD行业只是个几百亿元规模的小市场,迈瑞医疗跟安图生物、新产业生物等都属于IVD行业的第一梯队,且领先第二梯队的圣湘生物、东方生物等好几个身位。这块业务属于它的第二大业务,贡献了三分之一的营收。
但在新冠疫情期间,迈瑞医疗远没有第二梯队的几家公司“积极”。直接表现是,在新冠检测上下了重注的企业,业绩全都爆发式增长。圣湘生物2020年实现净利润30.86亿元,同比增长6394.66%。东方生物实现净利润19.74亿,同比增长2068.81%。而迈瑞医疗直到2021年2月,才发布公告表示开始研发新冠检测试剂盒,结果它在IVD业务上的增速只有百分之十几。
而且这种爆发式的增长在2021年依然在持续,东方生物2021年的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了5倍,达到近40亿元。现在甚至可以说,东方生物靠着新冠检测业务,有资格直接“单挑”迈瑞医疗,这在疫情前不可想象。
这还都只是明面上的。有些没上市的公司也在闷声发大财。据媒体报道,这两年厦门宝太的销售额可能是迈瑞医疗IVD业务的2倍。去年它拿到海外很大的订单,净利润可能上百亿元。
摆在这些“一夜暴富”的同行面前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如何花钱保住市场地位,招人、扩张就成了主流路径。像厦门宝太就狂招了5000多人,从原来的250多人一下扩充到近6000人。并购交易也是一笔接着一笔。从5月到12月,圣湘生物、东方生物、热景生物先后宣布了5笔并购交易,累计的交易额超过了20亿元。
另一边的迈瑞医疗却不仅仅在IVD上被动。2020年,同样因为疫情急速增长的呼吸机业务,也在2021年上半年降速,增速从54.18%掉到了12.68%。自己手上的筹码不多,又凭空多了一堆竞争对手,把市场节奏完全打乱了,迈瑞医疗也就不得不要面对人才流失的尴尬。
当然,这有可能不是行业常态。在“后疫情时代”,IVD行业何去何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圣湘生物等得益者也都是在靠收购来探索可能性。迈瑞医疗还远没有到“失势”的状态,但目前面对着整个行业的疯狂,如何做好“防守”,稳住节奏,继而抓到下一次市场机会,都是至关重要的挑战。

晴天 发表于 2022-4-21 14:47:08

我们公司是销售医疗器械,耗材及药品,能为大中小医疗机构的:内,外,妇,儿,传染,ICU,麻醉,血透,急诊,康复,检验,放射影像,病理.........等等所有科室提供全方位优质医疗器械产品!以及医疗器械产品售后与维修服务!厦门是总公司,江西工厂有生产:离心机,冲洗液袋用加压器,采血自动化系统,佛山工厂有生产:碘液微型盖,活检针,钛接头,体外管,超声探头穿刺架穿刺针等等耗材及佛山双鹤药品(主推基础输液如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治疗性输液如木糖醇,甘露醇,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公司也有医疗招投标项目及财务处理平台,长期面向全国招聘业务员底薪1.5W+提成,可兼职,可全职,有兴趣了解一下可以留下您的电话,或者请加V:18679976591    QQ217062622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体外诊断研发人员,月薪已涨到7万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