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医 发表于 2021-12-31 14:10:47

为什么核酸检测试剂卖的价格越来越低?

本帖最后由 辛弃医 于 2021-12-31 14:16 编辑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落实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及配套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根据中选结果显示,第一组前四名为:广州达安(新冠检测试剂8.00元;核酸提纯化试剂2.80元)、上海伯杰(新冠检测试剂6.80元;核酸提纯化试剂4.00元)、北京金豪(新冠检测试剂6.85元;核酸提纯化试剂4.13元)、上海捷诺(新冠检测试剂8.28元;核酸提纯化试剂3.00元)。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可以进一步降低核酸检测的开销。尤其是一些经常出差的职场人,频繁的核酸检测,也是不菲的成本。
从生意角度来讲,收费调低压缩了医院的利润空间,集采压缩了厂家的利润空间。
对于核酸检测试剂厂家而言,单人份核酸检测试剂的成本因为原料的不同,出厂成本价格可以控制在3-8元不等,核酸提取试剂的成本可以控制在1-3元之间,采样管成本也在1-3元之间。按照现在集采的价格来讲,差不多也是可以实现盈利的。
相对过去的厂家希望把产品卖价定的越高越好,现在新冠的卖价对于厂家肯定也是希望定的够高。
但新冠筛查的量太大了,按500万人口规模城市计算,每出现阳性患者要进行全员筛查8次以上,相当于4000万人次,就算按5混1,也要800万人份的试剂,按出厂价8块每人份算,相当于6400万,这还不包括提取液和采样管这些耗材。
如果加上各个医疗机构“以增强大规模筛选能力”带来的可移动检测集装箱和可移动检测车等项目收益,市场体量还要进一步扩大2-3倍。
对于新冠的管控一直是高压的,稍有不慎就会有领导干部丢了奋斗半生的官位。在没有疫情的时候要不断加强防控,买买买,有了疫情更要加强管控,买买买。总之只要出现了阳性患者和密接人员,全员筛查是必备的措施。
稍微浏览下各省的采购中心通告,就能看到时不时有厂家在主动申请对自己的新冠产品降价,这又是为什么?
医院收费一定时,质量一定时,医院就要考虑采购成本,谁的成本更低自然更愿意用谁的产品了,结合新冠已经是个巨型的存量市场,一县一市都是年销几百万的销售流水。如何在这种巨大的存量市场中厮杀?甚至在这种厮杀后能不能获得存量和未来增量就需要一个新的商业逻辑。
这个逻辑就是通过新冠产品进院,建立了客情关系,顺手再把自己已经有的产品推荐一下多少用点,新冠产品虽然微利,甚至不挣钱,但对于厂家做品牌,做市场是极好的,建立客情基础后再用已有的或者未来开发的新产品做利润,岂不美哉!
那如果大家都这么通过降价来抢占市场,新冠就会没利润吗?
首先降价是一种厂家竞争的手段,并不代表一直用,也不代表医院就会因为价格低采购,这里的利益具体怎么分配有自己的逻辑,但阳谋层面,因为降价提高了利润,医院一定会考虑,同时对于价格高也不会就放弃,毕竟那也是经过招投标议价确定的价格和产品,价格高有价格高的理由。
其次新冠就目前看,还是有经销利润的。对于这类大宗商品也普遍都是从高毛利率到微毛利率的,但这种微利率不是微利。新冠产品未来就算是竞争到成本价了,也能通过工业规模化带来的利润进行反哺渠道。
还有新冠常态化检测从POCT会变成全自动大通量,甚至流水线化,其生意逻辑会从原来的投放设备挣试剂利润变成卖设备+试剂低毛利。
从100多的供货价,200多的收费,短短2年时间降到80的供货价,40的收费,这里节约了多少医保资金,细算一下很惊人。如果检验项目,或者说医疗项目都以这种形式进行价格改革会是什么样子。

新冠对行业和社会都带来了很多启示,核酸的技术在免疫面前算不上高大上,金标试纸条也长久被诟病,但这些看起来有点low的技术短短两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让不少企业一夜间从濒临破产到业绩持续暴增,也让不少企业坚持的初心倍受责难。

来源:医赢营、IVD从业者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核酸检测试剂卖的价格越来越低?